兰州大学化工学院(7位中科院院士从同一个系走出,兰州大学在这份榜单中雄踞全国第3!)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因此,一个高校培养的院士数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近日,第三方机构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本科毕业校友统计排名。据统计,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现有院士131位,其中有7位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位居全国高校第3。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的规定,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改革开放以来,毕业自兰州大学化学系的吴云东、涂永强、周其林、冯小明、岳建民、吴骊珠、张锦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锐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而兰州大学化学"一门八院士",更是成为学术界广为传颂的佳话。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原化学系)的前身是1946年成立的国立兰州大学化学系。当时,一批留学回国知名专家(张怀朴、袁翰青、常麟定、戈福祥、方乘、左宗杞、陈时伟、王雒文等)组成的先驱者,为化学系的崛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程溥、韦镜权、刘有成、朱子清、黄文魁、陈耀祖等近百名专家学者,陆续来到了兰州大学,为化学学科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经七十载建设与发展,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已经形成了实力雄厚、作风过硬的教学和科研集体,并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创造高水平的成果享誉海内外,成为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化学化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2018全球各大高校与科研机构自然指数排名中,兰大化学位列世界第47位,亚太地区第23位,全国高校第17位。目前,兰州大学已经有13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的排名,化学是唯一进入1‰的学科。2017年9月,化学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院现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功能材料和能源化学工程5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化学萃英班)。学院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过程的质量保障机制建设,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基础课教学"四大台柱",到八十年代率先试点的基础课"双语教学",从1998年大学化学教学实验中心成立,到直属学院的课程组成立,学院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无不走在全国前列。
兰大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除了"一门八院士",还培养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0余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余人等国家高层次人才。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兰州大学将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举前人点燃的火炬,不忘初心、敢为人先,乘势前进、勇往直前,以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奋斗精神,积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关注"兰州大学招生办公室"头条号,获取关于"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兰州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文章部分素材来源:TOP大学来了、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